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会影响肿瘤复发或

来源:古麻今醉网肿瘤切除手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流中多种促炎因子释放,这些小分子可影响机体围术期免疫反应,也可能促进残留肿瘤细胞存活继而导致日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研究表明,麻醉技术可改变患者血清部分因子的表达。鉴于证据有限,仍不能确定这些因子对肿瘤细胞转移风险是否具有预测价值。肿瘤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或镇痛技术是否会影响NETosis尚不清楚,但实验和观察性临床证据认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合围术期全身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或可降低肿瘤术后复发风险。目前有学者认为,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可能会影响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风险。据统计,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较吸入麻醉的表现更佳。此外,利多卡因最近被证明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活性、迁移和凋亡而发挥抗肿瘤特性。针对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合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麻醉方案能否降低肿瘤转移生物标志物的血清表达,BritishJournalofAnaesthesia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试验探索。方法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女性乳腺癌患者且肿瘤未发生转移。排除标准:对研究可能涉及的物质过敏,糖尿病,慢性炎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无法理解并遵守研究协议或拒绝参与试验,以及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炎药物等患者。随机化分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单纯七氟烷麻醉组(S组)、七氟烷麻醉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组(SL组)、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组(PL组)。试验步骤: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按照ASA监测标准进行术中监测,麻醉诱导均采用芬太尼1-3ug/kg,丙泊酚1.5-2mg/kg,以及阿曲库铵0.5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单剂量芬太尼(ug)和阿曲库铵(10mg)以保证镇痛和肌松效果。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SL组),术中予患者七氟烷吸入达1-1.5MAC进行麻醉维持,且术中维持BIS值在45-55。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PL组),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Ce=4ug/ml)进行麻醉维持,术中根据情况调整靶控速度(每次以0.2ug/ml进行调节)以维持BIS值在45-55。在利多卡因组(SL组和PL组),麻醉诱导期单次推注1%利多卡因(1.5mg/kg),继而术中以2mg/kg/h连续输注,手术结束调整为1mg/kg/h持续输注至术后24h。在未使用利多卡因组(S组和P组),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使用剂量和方案与利多卡因相同。术后采用新斯的明2.5mg和阿托品1mg进行肌松拮抗;采用对乙酰氨基酚(1g/8h)进行术后镇痛,首次于术中给药;若VAS评分≥4,予曲马多50mg追加镇痛。为避免干扰利多卡因抗炎效应,不采用NSAIDs进行术后镇痛。NETosis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麻醉诱导前及术后20-24h对所有患者各采血5ml,采用ELISA对两项NETosis特异性指标(MPO和H3Cit)及三项肿瘤进展和转移相关标志物(VEGF-A、MMP-3、MMP-9)进行测定。结果试验纳入年8月至年9月期间共例患者,试验分组及流程见图1,其中P组1例患者由于提前出院而未能获取术后血液样本。图1患者纳入流程图各组受试者基线特征,ASA分级,手术类型和术中麻醉药物消耗等手术和麻醉相关特征无显著差异相似(表1和表2)。表1患者及肿瘤特征等表2手术和麻醉信息比较在应用利多卡因的SL组和PL组,患者术后H3Cit的血清浓度较术前显著降低。(SL组:vsng/ml,P=0.;PL组:vs98ng/ml,P=0.)(表3和图2)。与未使用利多卡因组相比,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H3Cit表达(SL组vsL组:[23]vs[22]ng/ml,P=0.01;PL组vsP组:98[14]vs[32]mg/ml,P=0.)。SL组和PL组患者术后MPO(SL组:10.7vs8.5ng/ml,P=0.03;PL组:13.3vs8.6ng/ml,P=0.01)和MMP-3血清浓度也显著下降。(SL组:8.8vs4.4ng/ml,P=0.;PL组:10.1vs4.1ng/ml,P=0.))(表3和图3)。总的来说,不管是吸入麻醉还是全凭静脉麻醉,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H3Cit、MMP-3和MPO的血清浓度。与S组相比,P组患者术后VEGF-A血清浓度较术前显著降低(表3);P组VEGF-A血清浓度手术前后下降幅度(术前vs术后:vspg/ml)。联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显著减弱手术前后VEGF-A血清浓度平均下降程度,不管是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S组下降程度vsSL组下降程度:25vs11pg/ml)还是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P组下降程度vsPL组下降程度:67vs34pg/ml)。表3各组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比较图2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H3Cit血清浓度图3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MPO血清浓度结论不管采用吸入全身麻醉还是全凭静脉麻醉,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均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NETosis和MMP-3的表达。该研究一定程度上证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麻海新知的点评研究结果显示,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进一步降低NETosis和MMP-3的表达水平。利多卡因作为酰胺类局麻药,常用于局部麻醉,但也有全身静脉输注发挥镇痛和抗炎作用的报道。然而,利多卡因的这些特性能否有效降低临床肿瘤复发风险,仍值得进一步研究。VEGF-A在体内主要作用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体外研究表明,吸入性麻醉药可增加患者血清VEGF-A浓度,而丙泊酚麻醉可降低VEGF-C促进淋巴管生成浓度。事实上,利多卡因不显著影响VEGF-A浓度,可能是由于输注利多卡因的时间不足和术后剂量太低。总之,此研究发现不管采用吸入性全身麻醉还是全凭静脉麻醉,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均可降低乳腺肿瘤患者术后NETosis(H3Cit和MPO)和MMP-3的表达。然而,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降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的这一推论仍应在大型随机临床试验中进一步探究。推荐阅读:抗抑郁药与麻醉救危救难—中国麻醉科医生!当手术室门关上,您的亲人正在经历什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meirongyuan.com/nxlblyf/81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