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永喜冯玉宽洪雪辉金雅琼戴洁陈怡文蔺志杰夏庆华刘莹吕群燕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原标题
综述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研究方向分析及思考
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肿瘤学是医学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随着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迅速发展,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肿瘤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学科申请项目数量及质量也逐渐提高。本文就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介绍,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面上项目的研究方向,讨论临床肿瘤的代表性研究方向及研究前沿,旨在为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今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参考。
年度临床肿瘤学科申请项目与资助概况
肿瘤学科(H16)下设25个二级申请代码,其中H-H属于临床肿瘤学科,包括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含特殊感受器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内分泌系统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头颈部及颌面肿瘤、皮肤、体表及其他部位肿瘤[1]。年度,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申请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项,总计申请项。经过初审、项目分组、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组会议等评审环节,最终资助面上项目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5项,总计资助项。各二级代码下的申请与资助情况详见表1。
表1临床肿瘤学科申请项目/资助情况
研究内容概况
在受理的项面上项目中,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申请项目有项;以研究免疫细胞为主的非肿瘤细胞方向,申请项目有项;涉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申请项目有项;研究体内大环境方向的申请项目有52项(图1)。各二级代码下申请项目的研究方向既有共同的科学问题,又有其系统肿瘤独具的特色科学问题。其中,非编码RNA、细胞代谢、翻译后修饰、表观遗传学调控、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耐药、免疫治疗等是不同系统肿瘤的共性科学问题,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是消化系统肿瘤特有的研究方向;男性/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肿瘤的内分泌治疗也是区别于其他肿瘤的特点;皮肤肿瘤的申请项目较多集中于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图1按照研究主体划分面上项目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代表性研究方向
通过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申请项目数量比较多的研究方向,并比较各研究方向的论文数量和质量(H-index)情况,明确各系统肿瘤代表性研究方向(表2)。
表2各系统肿瘤代表性研究方向
非编码RNA
非编码RNA的研究是申请项目较多的研究方向。此前miRNAs一度成为研究焦点,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其他非编码RNA包括lncRNAs、circRNAs以及新型非编码小RNA调控分子-tRNA衍生片段(tRFs)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不仅有“点对点调控”(1个ncRNA调控1个基因的模式),也有“网络调控”研究,其中包括ceRNA网络调控基因表达,elncRNA网络调控基因表达,ncRNA发挥支架作用介导蛋白互作等;研究目标也不再局限于明确非编码RNA的功能,加入了非编码RNA非编码能力鉴定、探索非编码RNA起源、针对非编码RNA研发药物等。
结合国内外研究趋势,发现非编码RNA领域存在很多亟待深入探索的科学问题。首先,有研究报道某些非编码RNA能够编码一部分肽段[2-3],但非编码RNA编码的肽段本身具有什么功能尚不清楚,且研究肽段的功能也存在技术困难。其次,非编码RNA转录本的二、三级结构常被忽略。近期国内一项研究揭示了circRNAs二级结构的重要功能及作用机制[4],进一步提示非编码RNA二、三级结构需要深入探索。此外,基于非编码RNA研发核酸类药物[5]以及研究新型核酸类药物传送方式(比如纳米传送[6])对于非编码RNA领域的临床转化研究也十分重要。
肿瘤免疫治疗
国内外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抗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疗效评价、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基于嵌合抗原修饰T细胞(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AR-T)的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以及肿瘤疫苗开发等主要科学问题。关于免疫治疗的大多数申请项目目前主要研究以下内容:①新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识别与临床转化;②肿瘤抵抗anti-PD-1/CAR-T治疗的机制与逆转策略;③肿瘤微环境介导免疫逃逸的途径;④探讨肿瘤逃避免疫细胞攻击的分子机制。同时,也有少数申请项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