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及影像表现
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囊虫病
囊虫病的潜伏期约3个月。临床表现应视囊尾蚴数量、寄生部位及人体反应性而异。感染轻者可无症状,仅尸体解剖时发现。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可分为:
01
脑囊尾蚴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癫痫发作最常见。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分为:①脑室型②皮质型③蛛网膜下腔型或颅底型④混合型。另外,偶有囊尾蚴寄生于椎管,压迫脊髓,产生截瘫者。
02
皮下组织及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组织和肌肉,少者一两个,多者千余,呈结节肿块,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硬有弹性以头颈部及躯干较多,四肢较少,手足罕见。囊尾蚴结节与皮肤不粘连,不痛不痒,可分批出现,自行消失。肌肉内结节可引起肌肉肿胀,个别呈假性肌肥大,外形肌束丰满,而患者感疲乏无力。囊尾蚴死后发生钙化,X线检查可见钙化阴影。
03
眼囊尾蚴病
占囊尾蚴病的1.8%~15%。囊尾蚴可寄生于眼内外各处,以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多见。寄生于视网膜者可造成视力减退视网膜剥离、失明;寄生于玻璃体和前房者患者感觉眼前有黑点或黑影飘动;寄生于外眼部者可见结膜下或睑内包块结节。囊尾蚴眼内寄生常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眼压增高和继发性青光眼等。检眼镜、裂隙灯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的囊尾蚴,呈一浅灰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泡周围有红晕光环,可见虫体蠕动。
影像诊断:
皮下组织与肌肉型囊虫病临床表现:囊虫结节的数目可自1~2个至数百、数千个不等,以头部、躯干部较多,四肢较少。皮下结节可自由移动。与皮肤组织不粘连、无痛痒,也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沉着。结节可陆续分批出现,亦可渐渐自动消失,个别患者可出现假性肌肥大。
诊断:
①有囊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虫卵。
②出现癫痫、颅内高压、精神障碍三大症状,或同时伴有视力障碍,皮下结节。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可见囊尾蚴头节。
③免疫学检查: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者有助诊断。
④X线检查:约患病后10年左右才能出现囊虫病钙化像。肌肉钙化影常见,大多为卵圆形,平均长1.2cm_宽0.3cm。阳性率达70%左右,颅内囊虫钙化影阳性率较低,约占10%。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类型多,表现复杂,脑囊尾蚴病应与原发性癫痫、结核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病毒性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性头痛等相鉴别。皮下结节者应与皮脂囊肿、多发性神经纤维瘤风湿结节、肺吸虫病皮下结节等鉴别。眼囊尾蚴病应与眼内肿瘤、异物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等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