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迈迈rdquo病理周读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5296112381594&wfr=spider&for=pc

前言:

通过前三期的文章编译,我们简单介绍了《ImmunohistochemistryinTumorDiagnostics》一书中关于常见病理诊断免疫组化“套餐”的内容。毫无疑问,实际操作中必须结合临床情况、镜下形态等对相应“套餐”进行合理增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任何“套餐”都是由具体指标构成的,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按照系统简单介绍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具体特点及应用中的某些要点。

上皮性肿瘤诊断免疫组化指标

一、细胞角蛋白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属于中间丝蛋白,其作用为构成细胞骨架,是上皮性肿瘤诊断中最重要的标记。

免疫组化检测中,CK一般为弥漫性胞质着色,但也有其他着色模式,如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会呈核旁、逗点状表达。常见呈这一着色模式的肿瘤类型还有:Merkel细胞癌(呈核旁着色,主要为CK20),小细胞癌(主要为CK19),类癌及胰腺内分泌肿瘤,肾脏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低分子量CK),甲状腺髓样癌,精原细胞瘤(低分子量CK),颗粒细胞瘤,横纹肌肿瘤,少数间质肿瘤(如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平滑肌肉瘤、单相型滑膜肉瘤)。CK类型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组:碱性CK,包括CK1-8;酸性CK,包括CK9-20。不同的CK表达于不同的上皮类型、不同的分化阶段;而不同上皮即使形成肿瘤,一般也仍保持其固有的CK表达,这也是CK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理论基础。实际工作中常将两组中的不同CK进行组合应用,如CK8/18。

广谱CK问题

日常应用中常将不同的CK组合成为“广谱”CK或“鸡尾酒”式CK,用于上皮分化或上皮性肿瘤的相关“筛查”。虽然这一做法非常有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并没有哪一种组合的“广谱”CK可以包括所有CK类型。应用较为广泛的广谱CK组合或克隆号及其具体应用范围详述如下:

AE1/AE3:这一组合为AE1与AE3的混合,其中AE1为酸性CK,而AE3为碱性CK。该组合应用较为广泛,但却不会与CK18反应。极少数上皮性肿瘤对这一组合为阴性、或弱阳性,如肝细胞癌、肾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癌、前列腺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此外,据报道,这一组合会与GFAP有交叉反应,因此可能会造成相关误判。

KL1:这一克隆可与CK1/2/5/6/7/8/11/14/16/17/18反应,因此可算最为广谱的上皮标记。不过这一克隆也会和GFAP产生交叉反应。

MNF:这一克隆可与CK5/6/8/17/19反应。

CAM5.2:这一克隆可与CK8/18/19反应。

MAK-6:这一克隆可与CK14/15/16/18/19反应。

OSCAR:这一广谱CK可与CK7/8/18/19反应,大部分上皮细胞及这类细胞来源的癌都为阳性。这一广谱CK尽管与GFAP无交叉反应,但却可以与淋巴组织中的滤泡树状突细胞反应。

图1.弥漫型胃腺癌中,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广谱CK(MNF)广谱CK及CK组合的推荐质控:阑尾,扁桃体。

广谱CK应用陷阱:某些CK可表达于多种非上皮性组织及相关肿瘤、伴上皮分化的肿瘤,具体有:间皮细胞及间皮瘤,平滑肌及平滑肌肿瘤,脑膜瘤及脊索瘤,上皮样肉瘤,滑膜肉瘤,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血管肉瘤,少数腺泡状横纹肌肉瘤,透明细胞肉瘤,部分生殖细胞肿瘤,神经鞘肿瘤,横纹肌样肿瘤(rhabdoidtumor),恶性黑色素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间变性及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浆细胞肿瘤。

间叶性肿瘤中的CK阳性表达一般为灶性着色,但也可呈逗点状。仅根据广谱CK阳性而做出癌的诊断,是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严重错误之一。因此,实际工作中,一定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meirongyuan.com/nxlblzj/81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