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因素-基因突变-细胞突变-肿瘤
02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常见于良性肿瘤
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均可见
浸润性生长:多见于恶性肿瘤
03肿瘤的分类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行肿瘤、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
04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实质-瘤细胞,通常用于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及肿瘤的性质(即良性、恶性);
肿瘤的间质由结缔组织、淋巴管等构成。主要作用是营养和支持肿瘤实质。
05什么是肿瘤扩散肿瘤的扩散分为直接蔓延和转移两方面,直接蔓延是瘤细胞沿着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临近器官,并继续生长;
转移是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到达他处并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性质相同的新肿瘤的过程。
07肿瘤的转移途径肿瘤的转移途径为: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08肿瘤的临床表现局部表现:肿块、肿块引起的阻塞症状、肿瘤引起的压迫症状、肿瘤破坏所在器官的症状、疼痛、病理性分泌物、溃疡等;
全身表现:发热、消瘦、贫血、发力、黄疸等;
肿瘤伴随综合征:包括一些皮肤与结缔组织方面的表现、肺原性骨关节增生、心血管方面表现、内分泌与代谢方面表现、血液方面表现等。
09肿瘤的分期
TN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恶性肿瘤分期的标准方法,每一部位/癌症都有临床分期(cTNM)、病理分期(pTNM)两种方法。
10肿瘤治疗采取的方式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
//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1试验主要、次要目的试验主要目的:
在已知给药途径下,确定最佳剂量
试验次要目的:
1.评价药物的腰带动力学行为和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从而优化临床用药;
2.评价药物疗效(多采用检测血液中蛋白或分子指标或CT/MRI等影像学方法检测肿瘤大小)。
注:
细胞毒类抗癌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下,剂量与抗肿瘤效应呈线性关系,因此其MTD即为Ⅱ期推荐剂量。
分子靶点类抗癌药物:最佳临床剂量为Ⅱ期推荐剂量。
2初始计量的选择初始计量的选择:
建议以最敏感动物观察到损害作用的NOAEL的1/3为初始剂量
细胞毒性抗癌药物初始剂量选择:
一般以小鼠急性毒性的LD10的1/10(m2);非临床试验中啮齿动物MTD的1/10(m2);非啮齿动物MTD的1/6(m2);同类新药临床治疗量的1/10(m2);犬最低毒性的1/4-1/3(m2)。
分子靶点类抗癌药物初始剂量:
非临床试验中非啮齿类动物NOAEL的1/5以上
抗体类抗癌药物初始剂量:
动物长期毒性试验有毒量的1/60,或国内外抗体类药物临床推荐剂量的1/10。
3剂量递增4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tion)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化转换(或称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和作用方式,阐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指标,不同类型的抗肿瘤药物采用的指标不同。
//BE临床试验流程//----------看住当下,做该做的事,我爱你小猪,再见!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