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珠海12岁少女为捐髓救父,每日狂吃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郑达

通讯员姜鑫

近日,接受了女儿骨髓医院复查,结果显示,其骨髓微小病变残留检测阴性,病情稳定。

“这多亏了我的女儿!”根据配型结果,老周12岁的女儿小周可以给爸爸捐骨髓。由于比较瘦弱,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当时12岁的小周每天吃6顿饭,在14天里增重了10多斤。

医院为小周进行骨髓采集手术

女儿骨髓成救命关键

“我当时发高烧、牙齿痛,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得了这个病。”一年前,38岁的老周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移植是唯一可能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摆在他面前的只有骨髓移植一条路。

于是,老周开始在中华骨髓库里查询志愿捐献者的配型信息,而这一查就是三个月。“19年4月份检查出来结果,病情处于高危状况”。万不得已的老周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万幸的是,老周与女儿配型成功了。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同胞兄弟姐妹全相合的几率为25%,是大部分全相合供者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配型不完全相合甚至半相合的移植成功率有了极大提高,目前普遍采用的“北京方案”是国际上三个主流的半相合移植方案之一,即父母供子女或者子女供父母。

“当时内心很纠结,但实在没办法。”老周说,因为女儿年纪比较小,自己不想让女儿受罪,结果没想到女儿一口就答应了。“我只想爸爸早点康复”,小周说得很坚定。

做骨髓移植,供者体重不能太轻,为了更好地采集骨髓和造血干细胞,身材较瘦弱的小周开始了增重计划。

1天6餐增重逾10斤

“12岁,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但面对变故,她选择了勇敢和担当,始终保持坚强和乐观的心态,为了救爸爸,她1天吃5顿饭,睡前还要再吃1碗方便面。”中大五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徐景勃表示,小周的举动让医护人员十分感动。

“有时候真的是吃到想吐,吃不下了,但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点,我早一天体重达标,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复。”为了尽快达到体重标准,小周每天监测体重,在连续14天每天吃6顿饭、增重10多斤后,徐景勃认为可以实施手术。

随后,小周在中大五院先后成功地进行了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医院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干细胞捐献者。

“骨髓采集手术是用一根长针刺入脊柱内部,即使用了麻药,疼痛和不适感也会伴随整个手术。”最令徐景勃记忆深刻的是,面对疼痛和恐惧,小周异常坚强,全程甚至没有说一句话,“不少成年人都做不到”。

术后,小周告诉守在床边的妈妈,“我想爸爸了”,随即泪水夺眶而出。值得高兴的是,如今老周已恢复正常生活,重返工作岗位。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期间,小周一边到院接受各种术前检查,一边坚持学习,没有耽误学业,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列。

据悉,骨髓移植,严格来说应该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以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替代患者病态或衰竭的骨髓,达到重建免疫系统的目的,从而治愈疾病。

目前该方式主要用于治疗包括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李青

审签

吕航

实习生

陈恺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meirongyuan.com/nxlblyf/96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