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年7月31日,初入不老山庄书画室,映入眼帘的一幅幅水墨丹青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不老山庄书画班,一个高素质、严要求的班集体。书画班老师郭上迵,不老山庄如雷贯耳的人物。在没有见到郭老师之前,她的事迹早就有所听闻。
得知书画班9:00上课,我8:30就到了山庄书画室等待,20多位学员早已围着长条的画桌两边落座,有的在洁白的宣纸上笔墨行走如龙,有的闭目养神,还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画作,以各种方式在等待着郭老师到来。放眼望去今天来的都是阿姨,只有一位老先生坐在最前面的椅子上,鹤发童颜,双目炯炯有神,又慈祥万分的对我微笑。那么这位老先生是谁呢?这里小编先卖个关子,下文再说。
8:45分,郭老师到达书画室,我简单向郭老师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郭老师以课为先,让我等到下课再进行采访工作,我找了一个空闲的座位坐下,跟着书画班从头到尾上了一节课。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郭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赞扬鼓励,予人信心。细致入微,感人肺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技艺高超,画龙点睛......
书画班的主题是“牡丹”。牡丹花,历史源远流长,高贵典雅的气质,富贵吉祥的寓意让牡丹毫无争议的被奉为百花之王。听着郭老师的讲解才明白,花的枝干、花瓣、叶子、花蕊都要运用到不同的绘画技术,比如画花蕊时的“笔尖向下往上压”,画枝干时的“笔尖向上画枝干”。写意点到为止的意境被郭老师演绎的如此灵动曼妙。此刻看着郭老师绘画,犹如抚古琴一曲,若烹茶一盏,真是恍如穿越。
郭老师宣布下课,热烈的掌声过后,所有的学员都争着和老师合影、互诉衷肠,郭老师告诉大家,平时一定要坚持绘画,千万不可荒废了学业。书画班最大的学员是一位姓渠的阿姨,今年已经86岁了。渠阿姨告诉我,去年她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坐着轮椅来到山庄准备修养,因为本身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她选择在山庄书画班继续跟着郭老师深造,一年的时间,同学给了她信心,郭老师给她鼓励。精神上的愉悦不但让自己的病完全好了起来,还创作出了高水准的绘画作品。渠阿姨离开书画室的时候,我看着她稳健的步伐不禁感叹绘画的神奇力量。
感叹之余我走到唯一的那位老先生面前,问到:“书画班就您一位男士吗?”老先生还没回答,所有的阿姨哄堂大笑,包括郭老师。“那是郭老师的爱人啊!”书画班的班长魏阿姨告诉我......
10:30分,人群散去,郭老师和爱人坐在我的面前,采访工作正式开始。通过和两位老人的谈话,了解到原来郭老师和爱人是不老山庄的“资深住客”,年在房山的时候,两位老人就已经和不老山庄结缘,因为对山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可,万谦的“快乐”、“健康”养老理念又深得郭老师和爱人的认同,所以两位老人在不老生活安贞馆开业不久就成为了坚定的支持者。如果不是采访前看过资料,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优雅美丽的郭老师有80岁,到底是什么秘术能够让她容颜不老呢?郭老师告诉我三个关键词:“意志”、“信念”、“心态”。
意志:
郭老师出生于四川,由于体质弱,小时候就总是生病,听郭老师说,从初中毕业到结婚她的体重一直是88斤。年至年,近30年的时间里,郭老师做过十一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卵巢囊肿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双腺乳腺瘤手术、淋巴管瘤手术、双膝关节置换术、脑垂体瘤手术、甲状旁腺瘤手术、鼻腔手术......时间之长、数量之多让人震惊,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力,郭老师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逐一用科学和自律战胜了病痛。
信念:
年,40多岁的郭老师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手部严重变形,全身关节疼痛的甚至只能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郭老师和她的爱人钱书森老师都是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教授,非常明白类风湿关节炎对人的危害,郭老师甚至为这“不死的癌症”哭过、怨过......病痛,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凭着坚定的信念,郭老师静下心来,为了增强自身的体质,上午躺在床上练习气功,为了精神有所寄托,下午跟着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自学外文。短短的三个月,郭老师奇迹般的可以下床行走了。有句话说的发人深省:“有些事不是因为失败才放弃,而是因为放弃才失败。”
心态:
年,正逢世界杯如火如荼的举行,东道主法国拿下当年的大力神杯,完美谢幕。这一年郭老师60岁,有如法国队一般,她为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光荣退休。退休后,郭老师和钱老师凭借着在太极拳上的认知和坚持不懈的练习,两人分别获得了国家武术太极拳二级教练员、国家三级裁判员的资格。30多年与病魔的斗争过程,不但没有击倒郭老师,还反过来给予了她一股强大的力量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孜孜不倦、白首穷经,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说到画画,郭老师告诉我,自己并不是科班出身。年,毫无绘画基础的郭老师在崇文老年大学学习绘画,课堂上认真学习,回家后潜心钻研。年就办了画展。并得到了单位和社会上的广泛好评。郭老师认为绘画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不但对于她身体的康复有着极大的帮助,还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想学画画的山庄老人一直就非常多,年万谦养老调研山庄老人意愿,通过反馈,精心准备了一间超大的绘画室供老人们挥毫泼墨,并盛情邀请郭老师担任不老山庄绘画班的授课老师,郭老师欣然答应,在山庄这一干就是三年。郭老师坦言到,其实在对学员们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绘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的确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谈到自身的改变,郭老师兴奋的告诉我,当初选择不老山庄是因为山庄纯净清新、没有雾霾的空气。宜人的环境和细致的服务首先让健康得到了保障。有地方画画、有地方锻炼、唱歌跳舞、打牌看书、学习钢琴……丰富的文化活动让郭老师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身心也予以了满足。
采访过后,私下和郭老师交流,是什么能让她在短短4年的时间内从一个绘画的初学者变成艺术家,郭老师和我“推攘”了半天“艺术家”这个称谓后只告诉了我一个成语:“持之以恒”。很多郭老师的事迹,都是出自绘画班学员之口。郭老师这代人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了无数的变迁,见证了祖国的崛起。她不重名利,就像一股清流汇入不老山庄。乐善好施,用她的力量,无私的帮助着好学的老人们而从中感到快乐。那一瞬间,《墨梅》呼之欲出的冲撞着我的胸口,因为那很像郭老师的人生缩影:“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郭上迵,女,年2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德阳市。现年80岁。大学本科毕业。于年退休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现已恢复原名:北京协和医学院)职称:副教授。
钱书森,男,年2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德阳市。现年80岁。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病理学会会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