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来说有这种可能,这也是外科医生必须注意的问题。癌症手术的两大原则:一是无菌原则;二是无瘤原则。
无菌原则不仅是肿瘤手术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在学生时代就反复强调无菌原则,整个手术过程通过很多的措施和规范制定来保证手术的无菌,避免人为的手术污染,降低围手术期的感染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手术室会有多种措施和规章制定保证手术的无菌环境
肿瘤的手术,无瘤原则也是关键原因。强调无瘤原则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甚至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肿瘤扩散。无瘤原则是肿瘤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原则:
不接触的隔离原则(no-touch):就是整个手术过程中尽量不要直接接触肿瘤。如果是开腹手术,不能为了小切口,导致显露不充分,认为导致手术操作困难,反复挤压肿瘤,正确做法就是切口充分,便于显露和操作;
腹部伤口进入腹腔后应用切口保护套保护切口,避免肿瘤污染,造成切口种植;
如果肿瘤侵透脏器表明,最好应用生物胶封闭,避免术中翻动时肿瘤细胞脱落;
术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肿瘤,如果因为肿瘤较大,必须接触才能进一步手术切除,那么最好用纱布覆盖后再用手接触;
纱布是手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止血,吸血,保护组织等
如果肿瘤较大,术中有破裂的风险,比如肿瘤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粘连,分解粘连之前,提前用纱布或者纱垫围在肿瘤周围,即使手术中遇到肿瘤破裂,不至于污染周围脏器;
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移除后,要及时更换手套和手术器械,避免污染。
探查及手术操作顺序
⑴术前探查时遵循由远至近的原则:先从远隔部位的器官组织开始探查,最后探查肿瘤所在的器官灶,探查结束后,手术操作应从肿瘤的四周向中心解剖游离,最后在不接触肿瘤的情况下切除肿瘤。
腹腔镜下进行腹腔的探查,了解疾病的情况
⑵先结扎血管,后游离肿瘤所在器官或组织:因为手术中的牵拉、挤压或分离等操作都有可能使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肿瘤细胞的血行播散。如果是结扎肿瘤的供养血管和回流血管,然后再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机会。目前这个原则的理论依据不是太充分,有学者也持怀疑观点。但是,多数的肿瘤手术还是沿袭了这个观点。
多锐性分离,少钝性分离原则:所谓锐性分离,就是尽量使用刀(手术刀,电刀,超声刀)或者剪刀切割组织,这样对肿瘤的挤压少,并且手术时采用电刀切割,不仅可以减少出血,而且可以使小血管及淋巴管被封闭,且高频电刀有杀灭癌细胞的功能。所谓钝性分离,就是使用手或者器械通过挑,推等动作钝性分离组织,钝性分离清扫彻底性差,且因挤压易引起肿瘤播散,应避免或少用。
电刀是外科手术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开腹手术
遵循整块切除的根治原则:这也是肿瘤外科医生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原则。整块切除原则既是根治性的要求也是无瘤原则的要求。就是禁止将肿瘤分块切除,而是距离肿瘤边缘一定的距离完整切除肿瘤所在的器官。当然,每种器官癌症切除的边界不一样,比如胃癌,对于肿块型的肿瘤,一般距离肿瘤3cm可以达到根治的要求,实际临床上一般可以做到5cm更有保障,对于浸润型肿瘤,一般至少距离肿瘤5cm切除,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达到8cm。如果是弥漫浸润性,比如皮革胃,最好是全胃切除。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来源:手术风险控制
●执业医师视频
●医学资料合集
●《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丛书》(全集12本)高清版
●从入门到精通X线、B超读片指南
●从入门到精通CT、MRI影像读片指南
●《21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案例》
●住院医师规培题库
●全科医师诊疗手册
●MedicalTerminologySimplified
●3D人体解剖图
版权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