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许多研究报道中孕期胎儿颈部多分隔囊性淋巴瘤与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尤其与特纳综合征有关。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发现,早孕期颈部囊性淋巴管瘤主要为无分隔囊性淋巴管瘤。同时观察早孕期囊性淋巴管瘤可逐渐消退或形成颈皱增厚,或完全正常,但仍与非整倍体染色体畸形有关。年Benacerraff等首次报道中孕期超声检测颈皱增厚≥6mm,患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性增加。年,Nicolaids等提出使用“颈部透明层”这一名称来描述早孕期胎儿颈部皮下的无回声带。
(一)颈部透明层(NT)、
颈部透明层(NT)是指胎儿颈部皮下无回声带,位于皮肤高回声带与深部软组织高回声带之间。这是早孕期所有胎儿均可出现的一种超声征象。早孕期NT增厚与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增厚的NT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大的囊性淋巴管瘤,可伴有或不伴有胎儿水肿。绝大部分胎儿NT增厚,没有明显的胎儿水肿。
1、NT增厚的病因
(1)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21三体综合征。此外三倍体有13三体、18三体、22三体、12P四体等亦常出现NT增厚。
(2)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既可发生在染色体异常,亦可发生在染色体正常的胎儿中。在染色体正常的胎儿中,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是导致NT增厚的非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原因。Hyett等发现NT增厚,心脏及大血管结构畸形发生率增高,并建议将早孕期NT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指标。
(3)某些综合征:文献中已报道的早孕期可出现NT增厚的综合征有CorneliadeLange综合征、努南综合征、Smith-Lemli-Opitz综合征、Joubert综合征、阿佩尔综合征、Fryns综合征。
(4)骨骼系统畸形:主要有软骨发育不全、缺指(趾)、外胚层发育不全畸形、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Roberts综合征等。
(5)其他畸形:膈疝、前腹壁缺损、胎儿运动障碍性综合征等。
2、NT增厚的形成机制NT增厚的病理生理基础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学说。
(1)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在10~14周相通,在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相通之前,少量淋巴液积聚在颈部,出现短暂回流障碍,形成暂时性的颈部NT增厚。正常胎儿在14周后应消退。如果颈部淋巴管与颈部静脉窦相通延迟,从而出现明显颈部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过多地积聚在颈部,NT增厚明显,甚至到孕中期发展成为囊性淋巴管瘤。
(2)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有先天性畸形时出现NT增厚。其机制可能与孕早期胎儿心力衰竭有关,发生心力衰竭时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颈静脉压升高,当颈静脉内压力高于淋巴管内压力时,淋巴管内淋巴液回流入静脉受阻,淋巴液过多积聚于颈部,形成NT增厚。
(3)对唐氏综合征胎儿的颈部皮肤病理研究发现,唐氏综合征胎儿颈部皮肤细胞外透明基质增加,细胞外液被大量吸附于透明基质的间隔内,进一步导致胶原纤维网发育紊乱,使颈部皮肤发生海绵样改变。同时许多研究证实,NT增厚的唐氏综合征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发生率中高,这表明NT增厚与胎儿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力衰竭有关。唐氏综合征NT增厚可能是这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NT检查赶时间一般认为在11~13+6周测量NT较好,此时头臀长相当于45~84mm。可用经腹部超声测量,亦可用经阴道超声测量,两者成功率相似。10~13周98%~%可测量NT厚度,而14周则降至90%。经阴道超声在10周时测量NT成功率为%,14周时降至11%。测量NT及检查胎儿早期结构的时间为13周。
4、NT的测量方法标准测量平面为胎儿儿正中矢状切面。此切面亦是测量头臀长的标准切面,显示此切面时,要求尽可能将图像放大,至只显示对、颈、上胸部,清楚显示并确认胎儿背部皮肤,在颈部皮肤回声带的深部显示无回声或低回声带即为NT。测量时应在NT最宽处测量垂直于皮肤强回声的距离,测量游标的内缘应置于无回声的NT的外缘测量。
NT测量的注意事项:
(1)要求使用高分辨率实时超声仪器测量NT,且有良好的局部放大功能,仪器测量精度应达0.1mm。
(2)特别注意区分胎儿皮肤与羊膜,此时期胎儿颈背部皮肤与羊膜均表现为膜状强回声带,如果将羊膜误认为颈部皮肤,测量的所谓“NT”厚度实际上为羊膜与皮肤之间羊水的厚度,而非NT。区别羊膜和胎儿颈背部皮肤最好的方法是在胎动时进行区别,胎动时颈背部皮肤随胎动而动,而羊膜无此表现。另外,将图像放大后仔细观察亦可辨认。
(3)注意在正中矢状切面上测量NT。如果切面不满意,可等待胎动后胎儿位置改变再观察测量。
(4)有颈部脑脊膜膨出、颈部脐带时注意辨认,避免误测。
(5)NT常用经腹部超声测量,经腹部超声测量困难时可改用经阴道超声测量。经腹部测量值较经阴道测量值大。
(6)胎儿颈部姿势亦可影响NT的测量值。Whitlow等发现,与胎儿颈部自然伸位(不后仰也不前屈)相比,胎儿颈部仰伸时,NT测量值平均值可增加0.62mm,而胎儿颈部前屈时平均可减少0.4mm。在胎儿颈部自然伸展状态下,NT测量的可重复性最佳,95%重复测量相差不超过0.48mm,而在胎儿后仰时相差可达1.04mm,前屈时达0.7mm。
(7)同一操作之间及不同操作者之间可重复测量有一定差异。
5、NT增厚判断标准最近研究表明,胎儿NT厚度随着孕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早孕期测量NT,显然不能使用同一标准来判断。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不同孕周使用不同截断值来判断更敏感且更且特异性,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仍使用NT≥3mm为异常标准。
NT正常值范围随孕周的增大而增大。Pandya报道,胎头头臀长从38mm增加到84mm时,NT中位数从1.3mm增加到1.9mm,NT第95百分位从2.2mm增加到2.8mm。
6、NT增厚的临床意义大量的研究证实,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有关,主要为21三体,文献报道其诊断21三体的敏感性为24%~%。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学者使用NT截断值不同、测量时的孕周不同、母体年龄不同及采用的检查方法不同(经阴道或经腹部超声测量检查)。
当NT≥3mm时,发生染色体三体的危险性增加29倍,当NT≥4mm,即使染色体正常的胎儿其妊娠结局亦较差。一项较大样本(例)的研究发现,NT≥3mm时可检出86%的染色体三体,假阳性率约为4.5%。
总之,在早孕期和中孕早期,胎儿颈部超声异常征象是目前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最敏感和最特异的超声指标。甚至根据孕妇年龄和生化指标共同校正的患21三体危险性仅为1/00,但有颈部透明层增厚时其危险性可达1/,仍比孕中期孕妇年龄>35岁时危险性大。很明显,对于所有早孕期超声发现有颈部透明层增厚、囊肿、水肿的胎儿,应为进一步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指征。有资料表明,NT值增厚时,即使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在胎儿进一步发育后,约13%的病例出现结构异常的危险性增加,胎儿死亡、流产或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相当常见。
(二)颈后皮肤皱褶(NF)
据统计80%的唐氏综合征新生儿其颈后皱褶皮肤冗余。年Benacerraf等对例胎儿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结果发现6例21三体,其中2例可见颈项背部皮肤软组织增厚增多,假阳性率为0.1%。该学者于年研究发现40%的21三体胎儿NF增厚,假阳性率为0.1%。目前认为NF是中孕期超声筛查21三体有效指标之一。NF与其他染色体异常(如15号环形染色体)的关系亦有报道。
NF测量时间一般在15~20周,在小脑水平横切面上测量皮肤强回声外缘至枕骨强回声外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NF<6mm,NF≥6mm为NF增厚。发现NF增厚,即使不合并其他异常,也不管是低危还是高危孕妇,都需建议胎儿染色体检查。
刘永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