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流行病学和预后

刘军连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摘要:

背景:腺样囊性癌在的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中占到了1%,且占到了唾液腺癌的10%。此研究主要是研究与囊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

方法:在年至年,开展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个腺样囊性癌患者,他们的的生存数据记录在了REFCOR数据库中。主要的判断标准是无事件生存。使用log-Rank进行双变量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5岁,女性占59.4%。BMI正常者86%。肿瘤出现在小唾液的情况占60%。T3/T4期占58%,89%的患者为cN0。21%的患者组织学III级。无事件生存率是50%以及超过5年的生存率是85%。通过多因素校正后,最重要的较差预后因素是:年龄大于65岁(HR=1.67),体重指数小于16.5(HR=2.62),淋巴结转移cN+(HR=2.08)

结论:在囊性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年龄、体重指数以及淋巴转移分期是三个主要的临床预后因素。

研究背景

唾液腺癌的发生率一般在十万分之0.4至十万分之2之间。最初会表现为惰性,它表现为低增殖的肿瘤但是会导致多发和晚期局部以及远处的复发。此肿瘤界限不清,扩展性强和侵袭性且可通过神经鞘转移使得它成为一种预后很差的肿瘤。它的自然发展史不清楚,其危险因素暂未有研究。

囊性腺癌按结构分类,分为三种类型:筛状、管状、立方体状。这个分类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且于年修订。

腺样囊性癌的预后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特别是在血管栓塞和神经侵袭方面。

原因是他们大多是回顾性研究并且只包括了样本量少,文献的五个系列研究只收集了数量有限的的变量

该文章主要目的是研究影响腺样囊性癌无事件生存的预后因素。第二目的是描述这些疾病的自然史。

研究过程患者纳入与方法:

遵守医学伦理,纳入年至年间明确诊断为腺样囊性癌(M/3ICDO)的患者。排除位无EFS数据,18位诊断有误的患者。最后,例罕见头颈部肿瘤中有位患者被纳入该研究。收集可能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的临床数据。

数据的质控由两位文件核验者把关。相关的内科医生需提供数据的更新。对可用的组织学报告的审查进一步验证相关变量。

第一评判预后的因素是无事件生存,其中的事件被定义为局部复发、发展(恶化)、转移及死亡。随访时间由组织学诊断到最后一次就诊或者到发生第一次事件(局部复发率、发展(恶化)、转移及死亡)。

第二个判断标准是总体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

统计:采用对数秩检验法,以EFS作为协变量的函数进行双变量分析。多元分析采用Cox模型和逐步法。通过测量Schoenfeld残差来验证模型。图形表示采用Kaplan-Meier方法。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软件版本3.6.0;-04-26)进行。

结果

表1:个患者的特征总结

患者基本特征:

年龄:平均年龄是54岁(从18岁到90岁);诊断的中位年龄是55岁。主要是女性患者;BMI的平均值是25kg/m2(变化范围:16-46);职业暴露者有23%;饮酒占14%;吸烟者占28%;免疫缺陷者7%;Karnofsky指数的平均值是90%,变化范围:40%-%。

腺样囊性癌特征:

小唾液腺相较于大唾液腺更加受影响(60%vs40%)。40%的案例的肿瘤发生在大唾液腺中,4个主要受到影响的地方:鼻窦腔(25%)、腮腺(21%)、口腔(18%)、下颌下腺(13%)。

同类型研究结果比较:受影响最大的是腮腺,在此研究中的比例为21%,在其他研究中为22%-32%;发生于窦腔的小唾液腺占25%,在其他研究中的频率从8%到19%不等;第三好发部位是口腔,占此研究的18%,在其他研究中的比例为17%-58%。

原因:造成这些比例存在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肿瘤分类的模糊性,比如那些长在硬腭上的肿瘤,它们既可以被分类为口腔的肿瘤,也可以被分类为长在鼻腔的肿瘤,尤其是肿瘤很大的情况下。

TNM分期:在诊断时,19%T1,20%T3,38%T4。86%窦性肿瘤归类为T3-T4,而58%大唾液腺癌归类为T1-T2。89%的患者是cN0,11%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不论初始的淋巴结分期)。淋巴节转移的比率相较于其他肿瘤低的,原因是:鼻窦和腮腺部位的肿瘤对淋巴结侵犯的低倾向性,特别是因为它们的通常是通过神经鞘延伸的。肿瘤转移患者(M1)的比例是低的(7%)。

注:在所有参与者(肿瘤患者)中,38%在初次诊断时被分类T4(比文献报道的要高),原因是:1.鼻窦肿瘤在此项系列研究占比高,且86%的鼻窦肿瘤被分为4期。已有报道:分期为T4期的鼻窦肿瘤占比高。2.这种过多报道或者说收录还因为REFCOR有些中心专注于管理鼻窦肿瘤。

手术情况:86%的病人接受过一期手术,手术切缘情况:41%的手术标本切缘呈阳性。高比例的晚期(T4)手术在大肿瘤的切除技术上存在困难。

51%的患者接受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颈部淋巴结清扫率的变化基于肿瘤发生的部位,鼻窦肿瘤颈部淋巴结清扫占17%,大唾液腺肿瘤的颈部淋巴结清扫占67%,口腔肿瘤颈部淋巴结清扫占84%

组织学分期:在个案例中,有个(71%)案例的组织学报告得到审查。I期占60%,II期占19%,III期占21%。III期中,33%有血管栓塞,70%有神经系统侵袭(组织学的报告主观性强,缺少客观评价标准)。

放化疗情况:74%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不论是单独的放疗还是术后的放疗),65%的受照患者在诊断时有T3-T4期。18%的患者接受了化疗,其中77%的患者同时接受了放疗。

随访情况:平均随访39个月,第一个四分位数为13个月,中位数为25个月,第三个四分位数为52个月(极值:1-)。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例事件(局部复发率、发展(恶化)、转移及死亡);45%的患者至少经历过一次此类事件。

无症状生存患者(EFS)的中位数是59个月(95%置信区间CI为54-73)。5年和10年的无症状生存率为分别为50%(95%CI为0.44—0.56)与20%(95%的置信区间0.14—0.28)。

5年的整体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CI:0.8—0.89)、62%(CI:0.57—0.69)、64%(CI:0.14-0.28)。10年的OS、MFS和RFS分别为67%(95%可信区间:[0.60—0.77])、46%(95%可信区间:[0.38—0.54])和30%(95%CI:[0.23e0.4])

图2:基于年龄分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BMI指数分组的无事件生存曲线。

表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年龄65,BMI16.5,淋巴结转移分期对EFS有负面影响。

年龄:对患者EFS具有预测作用。

体重指数<16.5是个风险因素(不仅仅对腺样囊性癌),它可能与肿瘤的分期以及年龄相关,然而只有5个患者的BMI<16.5,所以营养不良与低EFS之间的关系得慎重。

淋巴结转移:在这些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少,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一个独立的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这些结果已经被几项研究所报道,这些结果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这些研究也显示了颈淋巴结的侵袭和转移的发展之间的正相关。

讨论

REFCOR成功建立了罕见头颈部肿瘤国家管理系统,并且集中收集了其研究数据。REFCOR数据库包含了25种有关流行病学、临床和组织学的变量。

选择EFS有以下几个原因:主要的目的是在地方以较高级别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meirongyuan.com/nxlblzj/91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