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医生是如何根据病情来定夺是否需要做尿液培养呢?
尿道感染并非是一种单一性的疾病,而是一系列临床的综合征,可以有不同的发病机理,但其共同点是微生物存在于尿道中伴有急性炎症反应。尿道感染的症状因感染的部位、炎症反应的程度以及宿主的基础免疫状况不同而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为:1、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痛、尿急、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常伴有血尿或脓尿(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阳性)2、急性肾盂肾炎:除尿道刺激症状外还可有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叩痛和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3、无症状性菌尿:即有菌尿而无任何尿道感染症状,仅表现为低热、乏力,而尿细菌培养为阳性结果,多见于女性。在慢长的病程中,可间歇性地转变为有症状性菌尿。另外,新生儿尿道感染的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可表现有厌食、呕吐、倦怠、无发热的菌血症等,婴儿期常伴有高热,2岁以后的尿道感染才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老年患者的尿道感染常缺乏明显的症状,由于症状不明显、就诊时间晚,因此更易引起菌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中,尿液留取方式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能否准确、快速地确诊尿路感染的微生物,从而尽早开展治疗。那么如何留取合格的尿液标本呢?
一、尿液采集容器的要求
尿液培养与尿常规检查两者的标本采集容器是有区别的,尿液培养的标本采集容器要求有:
1.由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
2.洁净、无菌、加盖、封闭、防渗漏;
3.不含防腐剂和抑制剂;
4.广口,具有较宽的底部,容量应50,盒盖易于开启。
二、尿液采集的时间要求
尿液培养的采集时间也是至关重要,有些致病菌感染需要在适宜的时间段采集标本送检,才能提高培养的阳性率。例如,沙门菌感染时,一般在病后2周左右采集尿液培养;钩端螺旋体感染时,一般在感染后2周左右采集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患者应停药1-2天后采集晨尿或者采集24h尿的沉渣部分10-15ml送检。还有多数药物会通过尿液排泄到体外,因此无论何种采集方法均应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通常采集清晨第一次尿液送检(此时尿液在膀胱内储存4h以上),睡前应少饮水(摄入过多水量会导致尿液稀释,细菌计数下降)。三、尿液采集方法与要求
清洁中段尿采集法:清洁中段尿是最常用的尿液标本收集方法,但很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应由医护人员采集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正确留取;①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用灭菌纱布擦拭,用手指将阴唇分开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于灭菌试管内,尿量不少于1ml,盖好盖子立即送检;②男性:用肥皂水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于灭菌试管内,尿量不少于1ml,盖好盖子立即送检;③儿童:多数情况下仅冲洗外阴是不够的,故采集标本较为困难,如尿液培养细菌数明显增多,医生会高度怀疑尿路感染,无菌则否定;菌数居中时,医生可能会行导尿或膀胱穿刺取尿。
肾盂尿采集法:为确定菌尿是否来自肾脏,可用导尿管采集肾盂尿,此方法一般需请泌尿科医师协助进行。
膀胱穿刺采集法:采用耻骨上膀胱取尿可避免标本污染。这种方法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但有一定的痛苦,通常人都不太愿意接受。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尿标本采集。
集尿法:结核分枝杆菌集菌检查时,可用一清洁无菌容器,留24h尿取沉渣10-15ml送检。
导尿法:①直接导尿:按常规方法做会阴消毒后,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获取膀胱尿液。可减少尿液标本污染,准确地反映膀胱感染情况,但也有可能将将下尿道细菌引入膀胱,导致继发感染,一般不提倡使用此法;②留置导尿: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连空针筒的细针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者拔去闭式引流的集尿袋,弃去导尿管前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
小儿收集包:对于无自控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包收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污染而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才有意义。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留取尿液进行复检。
四、尿液采集后送检时间的要求
尿液采集后,需要及时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应该如何保存尿液呢?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4℃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但应注意冷藏保存的标本不能用于淋病奈瑟菌培养。参考书籍:
1.临床微生物尿道感染实验室操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微生物检验问与答主编张秀珍朱德妹
作者:郭宇婷
校对:解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