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的第一时间,就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手术进行得很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查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却被医生告知,术后仍需进行数个疗程的化疗。那么问题来了:肠癌手术切除后,为什么还要化疗?
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等。如果把抗癌的过程比作一场战斗,那么上述治疗手段就好比是手中的武器。当肿瘤处于早期,外科医生能够完整地将肿瘤切除。这过程像极了警匪片里的场景:当犯罪团伙规模尚小,警队集中火力将其“总部”一举歼灭:
当犯罪团伙逐渐发展壮大,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窝点”,此时肿瘤就到了晚期。而肿瘤从早期发展到晚期,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得从那些“漏网之鱼”开始说起。
肿瘤是如何发生远处转移的?
恶性肿瘤这个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就是癌细胞,这些坏家伙在A市首先建立了总部(结直肠癌)。可是时间一长,这个团伙愈来愈庞大,并且不满足于只在本地强取豪夺,意图在其它城市发展“根据地”。他们中最贪婪、最狡猾的一些人,溜出了A市的边境,有的上了高速公路(血管),有的沿着铁道(淋巴管),躲避哨卡(免疫系统)的检查,去往B市(肝脏)、C市(肺)、D市(淋巴结)等地,并在这些城市成立新的团伙(转移瘤),继续流窜作恶。
肿瘤转移的基本步骤如下:
1.原发癌生长。
2.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3.肿瘤血管生成。
4.肿瘤细胞进入脉管系统。
5.癌栓形成,粘附、穿出管壁。
6.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
7.转移癌继续扩散。
为什么肠癌手术切除后,仍有可能复发转移?
癌细胞非常小,直径在10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需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才能观察到。癌细胞不断分裂,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科学家研究发现,直径1cm3左右的肿瘤团块,大概含有10?(10亿)个细胞。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以及一定的正常组织,清扫区域淋巴结。而那些早就逃出原发瘤体,进入血液、淋巴循环的微小癌细胞,无论在术前常规CT检查还是在术中肉眼探查,都无法被监测到。就像公安机关全力打击犯罪团伙时,有一些狡猾的漏网之鱼逃逸在外,伪装成良民,躲过天网(免疫系统)的追击,得以侥幸存活。一段时间后,在原发部位(结直肠原手术区域)或远处器官组织再次出现新的肿瘤,即为复发或转移。
辅助化疗的目的是什么?
如前文所述,肿瘤虽然已经手术切除,但手术前就有可能发生临床检测不到的潜在转移,或者有少量癌细胞脱落在手术伤口周围。在手术或放疗之后,应用化学药物消灭残存的微小转移病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提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法称为辅助化疗。好比在警队消灭A市的犯罪团伙后,再派出一支精英小队(化疗药物),去追捕流窜在A市之外的犯罪分子,防止他们到其它地区继续作恶,造成更大的危害。
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最理想的结果是肿瘤得到彻底根治,不再复发转移。但对一部分患者而言,倘若不能实现这一目标,辅助化疗的意义则在于尽可能推迟肿瘤复发转移的时间,从而为患者创造更长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
哪些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辅助化疗?
年,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例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内复发率为7.1%(其中结肠癌5.0%,直肠癌11.1%)。近期的IDEA临床研究报道,高危II期和III期患者的术后5年内复发率分别约为19.1%和30.2%。由此可见,肠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与分期密切相关。
Ⅰ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达93.2%,辅助化疗能带来的额外获益极小。因此,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推荐I期和低危II期结直肠癌患者(低危因素指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dMMR:错配修复功能缺失)在术后随访观察,无需化疗。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II期患者推荐联合方案化疗:肿瘤穿透脏层腹膜或侵犯邻近器官结构、组织分化差、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术前肠梗阻或肿瘤部位穿孔、切缘阳性、切缘安全距离不足、送检淋巴结不足12枚。对于既没有高危因素也没有低危因素的普危II期患者,推荐氟尿嘧啶类单药化疗。具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III期患者,原则上均应接受联合方案化疗,辅助化疗带来的额外获益一般在10%~20%。
辅助化疗何时开始最佳?
辅助化疗应在术后患者身体恢复后尽快开始,一般在术后3周左右开始,不应迟于术后2个月。总疗程一共6个月。基于IDEA研究结果,部分高危II期和低危III期患者可考虑3个月的CapeOX方案辅助化疗。当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对化疗副反应的耐受程度,个体化地制定辅助化疗的方案和疗程。
结语:
年,中国新发癌症4,,例,死亡3,,例,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攀升至第2位,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例和,例。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早筛工作尚未全面推进。年9月16日,由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共同发起的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结果发布,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而83%的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是中晚期。这项数据意味着在确诊后仅通过单纯手术达到完全根治的早期肠癌患者仅为少数。
在临床上,必须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治愈率,术后辅助化疗便是这场抗癌追击战中的一员大将。肠癌手术切除后,为什么还要化疗?希望本文能带给您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作者介绍
▼推荐阅读▼
新型止吐药物,让化疗变得更“温柔”
-03-04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肿瘤患者能吃鸡肉吗?
-03-02
肿瘤病人的“生命通道”:PICC和输液港
-02-2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