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带管患者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及处理

鏃犵儲鎭肩闄ょ櫧鐧滈 http://m.39.net/news/a_5778530.html

PICC穿刺部位渗液与患者自身疾病、穿刺方法和过程、导管维护、纤维蛋白鞘形成、穿刺过程中的组织或淋巴管损伤等有关。现将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1、疾病原因如果为疾病因素引起者,瘤晚期化疗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血中白蛋白降低,血浆外渗,周围组织水肿,患者食欲和体质差,营养不良,血管弹性差,同时皮下脂肪少,组织松弛,置管后周围组织包裹不严,组织液从穿刺点渗出。置管后易出现穿刺部位渗液,遵医嘱输入血浆、人血白蛋白治疗,并增加全身营养,鼓励患者抬高肢体并多做握拳动作。建议穿刺前全面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血管情况、治疗方案和时间、心理状态等,并了解患者既往疾病史,既往使用静脉导管情况,以及有无安装心脏起搏器和是否存在PICC置管禁忌证(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肝癌患者还需评估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如白蛋白30g/L,应积极给予对症治疗;置管期间做好个性化宣教,如多做握拳动作,输液时抬高手臂、改变睡眠姿态等。

2、导管破裂血管内靠近穿刺点处的导管破裂可导致穿刺点渗液,输液时

尤为明显。如果以20ml生理盐水冲管时渗液明显,渗出液为无色液体,考

虑导管破裂。予边冲管边缓慢拉出导管,如发现导管有破裂口,修剪导管

破裂处并更换连接器。

3、穿刺点局部反应穿刺点局部感染或皮肤过敏也可导致穿刺点渗液。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导致组织渗液者,可于换药时常规消毒后在穿刺点涂上少量百多邦软膏,并覆盖两层50px×50px无菌纱布,外贴灭菌透气薄膜,每日换药1次;贴膜下局部皮肤瘙痒,伴皮疹和水疱者,考虑局部组织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渗液,换药时在局部涂上艾洛松软膏,改用px×px优韧宁敷料外贴,每天换药,并遵医嘱予地塞米松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疗效。

4、纤维蛋白鞘形成PICC置管操作时,由于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膜损伤,可以激活凝血系统,损伤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和白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凝血因子的激活生成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从而导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判断方法: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时,穿刺点明显渗液,停止冲管时渗液不明显,同时可伴或不伴有输液速度减慢。可于每天输液后予U/ml尿激酶溶液1-2ml封管,一般3-5d后渗液明显减少,1-2周后渗液停止;也可给予62.5万U肝素静脉用药,2次/d,5-7d后渗液减少并逐渐停止。

5、穿刺过程中的组织或淋巴管损伤任何介入性操作均可引起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多次穿刺或送管还可穿破淋巴管导致淋巴渗出,渗出液呈微黄色或无色。通过压迫处理并加强换药,换药方法:按常规方法将导管消毒后,在穿刺点处放置50px×50px明胶海绵1块或将px×px无菌纱布两次对折,然后贴上px×px的灭菌透气薄膜,每日换药1次,渗液较多者还可以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松紧程度以肢体远端不出现浮肿为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meirongyuan.com/nxlblzj/78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