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创,世界首次针对GPC3靶点的C

北京治雀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10410/8833873.html
近2年,在癌症治疗领域,免疫治疗可谓是占尽了风光,特别以PD-1/L1为代表。其临床发展趋势,势不可挡,由末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由血液肿瘤到实体肿瘤,由四期治疗到三期治疗甚至到新辅助治疗。爆炸性的新闻层出不穷,咚咚都有过大量的报道。然而,免疫治疗可不仅仅只有PD-1/L1,他们只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条腿”而已。除了用PD-1/L1来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方法:

直接利用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T细胞),将它们拿到体外进行改造,大量复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就是免疫治疗的“另一条腿”——免疫细胞疗法(CAR-T)。

不过相比于PD-1/L1这条腿,CAR-T这条腿可能弱了点,目前主要立足在血液肿瘤上。在国外已有2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Yescarta和Kymriah,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在国内CAR-T临床研究呈逐年增长之势,目前国内临床研究共有个,涉及的临床在研CAR-T品种共计个,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肿瘤,而实体瘤研究项目占比不到1/5。另外,在本月初,有消息称诺华放弃CAR-T实体瘤项目。消息一出,业界颇为震惊。众所周知诺华是全球第一个获得CAR-T治疗血液肿瘤通行证的企业,他们在血液瘤CAR-T治疗领域取得了成功。但如今诺华的放弃CAR-T实体瘤项目,加之在实体瘤临床的滑铁卢,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实体瘤是CAR-T无法逾越的大山吗?不过,最近一项来自中国学者,中国实体瘤患者的CAR-T研究,证实CAR-T治疗实体瘤是值得期待的。中国人自己的CAR-T临床研究,初获成功在两项前瞻性I期研究中,患有晚期GPC3+HCC的成年患者(Child-PughA)接受了自体CAR-GPC3T细胞疗法。主要目的是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截止到年7月24日,共有13例患者入组了该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为GPC3阳性(GPC3可能是肝细胞癌的预后标志物,在肿瘤细胞中GPC3的表达越高,预后越差,GPC3是肝癌的合理免疫治疗靶标),均接受过手术治疗、局部治疗或全身性的系统治疗,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回输的CAR-GPC3T细胞中位值为19.9×个。结果显示:

13名患者在3年,1年和6个月时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5%,42.0%和50.3%。

截止文章发表当时,有2名经治疗后3年所有肿瘤相关指标完全正常,依然存活。其中一名持续稳定疾病的患者在44.2个月后还活着。

一名患者在接受CAR-GPC3T细胞疗法后病灶明显缩小在安全性方面,主要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8名患者出现了可逆可控的1/2级CRS,1名患者经历了5级CRS。

CRS是CAR-T细胞接触带有肿瘤抗原的细胞后大量增殖,并对肿瘤细胞大量杀伤,在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对患者身体造成系列性相关损害的综合征。

CRS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高热、乏力、疲劳、肌痛、恶心、厌食、心动过速、低血压、毛细血管渗漏、心功能不全、肾损害、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临床过程中,没有出现3/4级的神经毒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上海交通大医院发起了全球首个针对GPC3靶点治疗晚期肝癌的探索性CAR-T临床试验。研究证明了CAR-GPC3T细胞疗法的初步安全性与疗效性,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免疫肿瘤疗法是当代最具突破性的生物医学技术之一

由于技术不断地进步,新靶点、新机理不断地被发现,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全球研发阶段和获批上市的以PD-1和CAR-T为代表的免疫肿瘤药物数量增长了约91%。

全球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图(来源:CBInsights)

*根据CBInsights预测,预计到年,全球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可以达到亿美元,CAGR为19.70%。

CAR-T细胞疗法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简称。T细胞是人体内消灭肿瘤细胞的主力军,一般情况下T细胞受体只有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出现的情况下才会被激活,而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测则常常调低MHC-1分子的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T细胞并不能被活化。经过基因改造加上CAR之后的T细胞注射回病人身体后可以绕开MHC提呈机制,直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避免了肿瘤细胞通过MHC下调的逃逸机制。

CAR-T细胞治疗流程示意图(来源:CBInsights)

CAR-T技术已经探索到了第五代。

代次更替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CAR结构的精进以及有可能的还在持续验证中的更为精准、高效、持久的疗效上。

当下主流的二代CAR技术相对于一代CAR增加了共刺激结构域CD28或者4-1BB,显著改善了一代CAR-T无法完全激活、体内扩增不良的情况;

三代CAR则在在二代基础上多增加了一个共刺激结构域,主要包含OX40、CD28或4-1BB。该项改进使CAR-T疗法在一些临床试验数据中表现出相对于二代更为持久的活性。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表明,多种共刺激部分可能不会使第三代CAR更有效,具体疗效依然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第四代CAR引入了促炎症细胞因子或共刺激配体,主要作用是克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抑制,增强CAR-T细胞扩增能力。通过在肿瘤区域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募集并活化其他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反应;

关于第五代CAR-T,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第五代CAR-T同样是基于二代CAR-T,添加了激活其它信号通路的共刺激结构域,比如IL-2Rβ胞内结合STAT3/5的结构域。第二种声音认为第五代CAR-T即为通用型CAR-T。

二代CAR结构(来源:Juno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meirongyuan.com/nxlblzj/75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