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病例患者,男性,51岁,体重65Kg。因颈部无痛性肿物(右腮裂囊肿)5月入院。入院诊断:右腮裂囊肿,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腮裂囊肿切除术。既往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等病史,无手术史。术前相关生化、血常规及血凝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于年5月11日08:40入室,入室血压/85mmHg,心率78次/分,SPO%。08:50开始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mg,右美托米啶0.7ug/kg15min泵入,舒芬太尼30ug,依托咪脂20mg,罗库溴铵40mg,经纤支镜气管插管,插入7.5号气管导管后心率90次/分,血压/83mmHg,麻醉机机控呼吸(IPPV)辅助通气,呼吸频率12bpm,潮气量ml。09:15手术开始,麻醉维持丙泊酚22ml/h,七氟醚1%持续吸入。09:47术中探查右侧颈动脉窦出现心电图波形消失心率不显示并伴有SPO2波形消失,大动脉波动未触及。告知术者立即停止手术操作立即并给与阿托品1.0mg并同时给于心脏按压次/分,此时麻醉机持续机控呼吸(IPPV)辅助通气,09:48正准备给予肾上腺素此时观察发现心电图窦性心率41次/分,1min内心率升至次/分后逐渐平稳维持在85次/分,期间血压测量值正常。10min后查动脉血气示:PH:7.29、PaCmmHg、PammHg、钾离子3.9mmol/L、钙离子1.07mmol/L、血糖8.5mmol/L、乳酸3.7mmol/L、碳酸氢盐21.6mmol/L、BE-2.5mmol/L。给予琥珀酰氢考mgiv,速尿10mgiv,手术10:10结束,病人送恢复室。10:30恢复自助呼吸,10:50苏醒良好拔除气管导管,询问病人无不良主诉,11:25送回病房。术后随访无不良后果。
讨论
讨论
v
讨论
讨论
本案例右腮裂囊肿切除术术者操作分离组织的时候可能触及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引起的心跳骤停[1]。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两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如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可引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脉缓(60/min),甚至心律失常、昏厥、抽搐、血压低(80mmHg)、心脏停搏。
术中发生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此时应立即通知术者停止手术,此时迅速解除对迷走神经的刺激压迫,部分患者解除手术刺激,心律可恢复窦性,并根据病情给予心外按压、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抢救[2]。现代医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理念,为了将手术与麻醉风险将到最低,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采取应急诊疗方案。在手术过程中术前选用足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以抑制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和对抗术中的牵拉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术者操作应轻柔,减轻牵拉反射刺激.应用局麻药物行手术部位局部封闭以阻断迷走神经反射和颈动脉窦压力反射。
颈动脉窦压力反射和迷走神经反射是各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或轻或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胜武,李保军,李俊荣.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年第11卷第4期.焦作.
2.陈红.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9月第17卷第18期.[A]. -()18‐‐03.
作者:医院麻醉科解凤磊刘伟
编辑:彭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