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AIN)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变性为特征的一组病理综合征,也是急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肾功能突然下降,肾小管功能损害和尿沉渣异常,甚至出现肾衰竭。根据病因可分为药物过敏性AIN、感染相关性AIN及病因不明的特发性AIN。文献报道,在有肾脏病临床表现的肾活检患者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占1%~22%。
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腰痛”“尿血”“淋证”“关格”等范畴。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药物和感染导致免疫反应引起肾脏损害。继发于全身疾病者少见,部分患者病因不明。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免疫致病机制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肯定的主要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药物(半抗原)与机体组织蛋白结合,诱发机体超敏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炎症。
2.病理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特征是:光镜下可见肾间质水肿,并有大量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偶见多形核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呈严重空泡及颗粒变性。免疫荧光检查多为阴性,有时可见肾间质和(或)肾小管基底膜有免疫球蛋白及(或)补体成分沉积。在非甾体消炎药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时,电镜下可见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间质炎症浸润范围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二、中医病因病机
急性间质性肾炎多因感受药毒、湿热之邪,蕴结三焦,导致肾失开阖,膀胱气化失司而发病。
1.热毒炽盛热毒之邪内侵脏腑,或药毒损及肾脏,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热入营血,则扰动神窍,迫血妄行,见高热、神昏、出血诸症。
2.湿热蕴结感受湿热之邪,或素体湿热内盛,感受外邪,湿热弥漫三焦,气化不利,传导失司,见小便赤涩不利,腹胀呕恶,大便秘结或滞涩不爽等。
3.阴虚火旺年老体虚,或病久阴伤,或热毒伤阴,导致肾阴亏虚,虚火内盛,上扰清窍则头晕耳鸣,灼伤肾络则尿血。
4.脾肾气虚素体脾胃虚弱,或年高肾亏,或久病耗气,导致脾肾亏虚,脾虚不能运化,肾虚不司开阖,则见面色无华,腰膝酸软,小便频多。
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脾、三焦相关。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早期
以邪实为主,多表现为热毒炽盛、湿热内蕴,后期则以本虚为主,见气阴亏虚,日久不愈可进展为关格、癃闭。
1.腰痛腰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突然发作,多呈持续性酸痛或胀痛,亦有出现剧痛者。症状典型者两肋脊角压痛明显,两肾区有明显叩击痛。
2.排尿异常患者常在感染或使用某些药物后数日或数周出现肾脏损害表现,突出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进入多尿期则尿量可以超过每日mL,甚至尿量可达每日mL或更多。肾小管功能减退者则以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为主要表现。药物损害所致者则以肉眼血尿多见。
3.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便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药物同时损害肝脏时可出现黄疸、右胁痛或腹痛。
4.全身症状严重感染所致者常有突发高热寒战、面色灰白等败血症中毒症状。药物过敏所致者则以发热、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关节酸痛为主,高热可占病例的70%~90%。
二、体征
1.皮疹药物过敏所致,30%~50%的患者全身可出现斑片状红色药疹,以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近心端皮肤多见。指压可退色,亦可伴有皮肤瘙痒、脱屑。
2.淋巴结肿大感染和药物损害所致者多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下和腋下淋巴结为主。三、并发症
主要有急性肾衰竭、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剩余39%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meirongyuan.com/nxlblzd/1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