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一、乳腺癌
1、乳腺癌: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外上象限。20%的遗传性患者可见突变的BRCA1基因。
2、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中最常见。
3、非浸润性癌:粉刺癌(癌灶中央总有坏死,好发于乳腺中央部位)、非粉刺型导管内癌、乳头Paget病伴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癌灶中央无坏死,好发于双侧乳腺)。
4、癌组织实质与间质大致相等:单纯癌;实质少,间质多:硬癌;实质多,间质少,间质内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不典型髓样癌。
二、子宫颈癌
1、子宫颈癌:鳞状上皮,中分化鳞癌最常见。
(1)早期浸润癌: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2)浸润癌:超过基底膜下5mm。
2、扩散与转移:直接蔓延及经淋巴道转移。直接蔓延:最重要、最常见,首先转移至子宫颈旁淋巴结。
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1、葡萄胎:水泡状绒毛不侵入肌层;良性,非肿瘤。
2、侵蚀性葡萄胎: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深肌层→阴道壁紫蓝色;交界性肿瘤。
3、绒毛膜癌:两种异型性明显的滋养叶细胞组成,无血管,无间质,无绒毛;癌结节出血坏死→阴道壁紫蓝色;易经血行转移至肺(占90%);恶性肿瘤。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1、结核性肉芽肿:常表现为冷脓肿,故一般无红肿热痛。
(1)渗出为主的病变。
(2)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2、原发性肺结核(Ⅰ型)的病变特点:第一次感染,好发于儿童。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起始于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3、血道播散(Ⅱ型):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②肺粟粒性结核病:肺动脉---至两肺。
4、肺外结核病:肠结核:溃疡型---溃疡长径与肠纵轴垂直;好发于回盲部。
5、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和病理变化:肺尖开始,病程迁延,自上而下,气道蔓延,时好时坏,波浪前进,上重下轻,上旧下新。
①浸润型肺结核(Ⅲ型):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肺结核。
②干酪性肺炎:抵抗力低,反应过强,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③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
6、结核瘤:结核引起的孤立性干酪样坏死灶。
二、细菌性痢疾粘液脓血便;和白喉一样是假膜性炎
1、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多由毒力低的福氏、宋氏痢疾杆菌引起。
2、病变:假膜性肠炎+溃疡形成;急性卡他性炎→纤维素渗出→假膜性炎。
3、溃疡:浅表,地图状溃疡(病程1周左右出现)。
三、伤寒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病变最突出
1、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伤寒杆菌可在胆囊内大量繁殖。
2、溃疡期: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呈椭圆形,并发穿孔、出血。
3、肠道外:伤寒小结,玫瑰疹。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脑膜炎双球菌,化脓性炎症。脑膜刺激征明显。
2、部位:软脑膜,蛛网膜;脑顶部、脑底部积脓最多,一般不累及脑实质。
3、败血症期: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刮片可找到细菌,血培养阳性。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1、蚊虫叮咬传播,乙脑病毒,变质性炎症,主要累及脑实质(神经元)。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神经损害为主。
2、镜下:
(1)变质性改变: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灶,噬神经细胞现象;②软化灶
(2)渗出性改变:血管淋巴套
(3)增生性改变:胶质结节
六、血吸虫
1、病因:虫卵沉着→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实质上是嗜酸性粒细胞的堆积。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钙化等。
2、病变部位:大肠壁和肝脏。
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最常见,G-淋球菌引起,性传播为主,易侵犯粘膜下。
二、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和HPV11引起,表皮层发现凹空细胞。
三、梅毒:
1、基本病变:①血管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前者小动脉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增生,后者指围管性单核、淋巴和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血管炎病变见于各期梅毒。②树胶样肿(梅毒瘤):仅见于三期梅毒。类似干酪性坏死,绝少钙化;坏死灶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类上皮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很少。
2、后天梅毒: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三期树胶样肿。
3、梅毒性主动脉瘤破裂常是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
四、艾滋病:
1、免疫学损害:早期生发中心活跃、满天星现象;晚期淋巴细胞消失,最后仅残留少许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2、继发性感染:肺孢子虫感染。
3、恶性肿瘤:最常见Kaposi肉瘤。
4、主要感染的细胞:CD4+T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